报告题目:美国高校基础课程形成性评价模式及其启示 —— 以俄亥俄州立大学“大学物理学”课程为例 时间:2015年10月16日(周五) 14:00—15:00 地点:第四学科楼231室 参加人员:理学院物理教师和全校部分研究生和本科生 报告人简介: 马世红,教授,现任中国高等学校实验物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,上海市物理学会常务理事、副秘书长,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委员,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,中国化学学会有序分子膜专业委员会委员,《物理实验》杂志编委,《大学物理》杂志编委。 1995年7月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学系,1998年10月至2000年10月,在日本国理化学研究所(RIKEN)(STA Fellow) 作博士后研究,研究领域:表面、界面非线性光学;有序组装超薄膜的铁电性和热释电性及其在红外探测器中的应用。 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、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、上海市教育委员会“曙光计划项目”等9项,参加国家科技部“973项目”、国家863基金项目研究,主持并完成中国科学院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----“LB薄膜的光谱特性及其红外探测应用可能性”,“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,教学研究论文30余篇,指导本科学生在物理实验等刊物发表论文12篇。多次在国际物理教育等研讨会上做报告,是上海市高校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精品课程负责人(2006年)。 2001年获上海市“曙光学者”称号,2005年度获复旦大学校长奖(教师个人奖),2008年度复旦大学复华物理学科奖教金二等奖,2002年度复旦大学复华物理学科奖教金二等奖等。 |